选择申请的美国高中,需要避免哪些认知误区
高中阶段是孩子在成长中相当重要的一环,高中的选择是孩子能否进入顶尖大学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好的高中能带来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遇到更优秀的伙伴。
那么,全美国有三万多所高中,选校让人眼花缭乱。那么,选校时,我们到底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这所学校是适合的,又该避免哪些认知误区呢?
第一个误区:寄宿中学比走读中学好
很多家长都认为,在美国高中的选择中,寄宿中学比走读中学的学校更好,管理上也更安全。学生选择寄宿学校更适合。这是一大误区。首先,走读学校里,也有非常顶尖的学校,寄宿学校里也有教学质量堪忧的。另外,如果住在一个好的寄宿家庭,对学生的帮助远远大于住在国际学生比例偏高的学校宿舍中。因此,如果是选择走读中学,那么需要选择一个好的寄宿家庭。如果是选择寄宿中学,那么学校的寄宿管理制度,以及如何在管理严格的前提中又能兼顾每个学员遇到的具体问题,都是需要事先了解清楚的。
误区二,国际生比例越低越好
在选择美国高中时,是不是需要刻意寻找一些国际学生比例很低的学校。诚然国际学生比例低的学校更有利于学生更快的融入到美国本土的环境,但也会造成学生初到陌生环境没人有交流,学校对国际学生的帮助项目、活动偏少,比如很可能没有ESL课程。学校对国际学生的管理和重视程度也不够,经验不丰富等问题,会导致很多中国学生很难融入学校中去。那么一个学校国际学生占比多少是合适的呢?自家的孩子究竟是适合国际学生比例更低的学校还是稍微多点的学校呢?这个真需要各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足够的了解才好。
误区三,学校AP课程越多越好
有些美国中学能够开设的AP课程有30多门。但通常情况下,一般学校只会根据学校的学术优势及师资的配备而开设相关的课程。而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学生来讲,一般也就会上2-5门AP课程,多学AP如果成绩不好,反而会拉低在校成绩。事实上,选择美国高中时,我们需要查看高中就读的学校是否开设了有利于孩子升学的课程体系,如AP课程,双学分课程,IB课程等等。再者,AP课程是否多样化,深度如何,学校是否提供其他基本学科以外的课程来帮助学生全方面多样化的发展,如语言,文学,艺术类等,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因素。如果忽略了上述这些因素,或者是单凭学校开设多少AP课程来衡量这个学校的好和不好,就有些失之偏颇了。
误区四,学校规模越大越好
美国的私立中学一般规模都不大,学校规模越大,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学校有更大的校区,更完善的配套设施,丰富的体育项目和学校社团等,但带来最大的问题就是相应的师生比会偏低,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较低。而规模小的学校往往师生比例相对较大,学术氛围更强,学生归宿感也会更强,老师对每个学生都能投入更多的关注,特别是针对国际学生。
此外,在选择学校时,学校是否有足够的多元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学校的文化多样性决定了校内老师和辅导员们是否能平等对待来自于每一个文化背景下的孩子,校内孩子们的氛围是否是互相尊重和理解的。一个多样化的学校能大大降低被排斥甚至被种族歧视的概率。
误区五,学校人数越少越好
美国的私立中学一般学生人数。大型学校有着4000-5000名学生,然而小型学校可能只有100-200个学生。那么我们人数越少的高中是不是美本申请录取率更高呢?自家孩子到底适合去怎样规模的美国高中呢?很简单,害羞内向的学生更适合去小型学校,可以得到更多老师的关注,然而外向活泼的学生可以选择大型学校,能结交到更多朋友有着更多的机会。
另一方面,选择学校的时候还应该考虑一所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比例。学生人数少,意味着师生的高比例,那么老师能有足够时间对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上进行精心的指导外,更重要的是在小班中,孩子能有更多机会和他们心中具有权威的老师交流意见和思想,从而建立更强的自信。当然,人数规模比较大的学校,学校可以提供的课外活动选择也会更多,而这,对于培养孩子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写作能力、社交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