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考试的历史及其演变
SAT考试的历史及其演变
经常会有不少同学及家长们询问关于SAT考试的细节,这里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SAT考试的历史背景和演变。
SAT考试,全称为Scholastic Aptitude Test,中文名称为学术智慧考试,以目前这种方式存在已经有70年了。到了1995年,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将Scholastic Aptitude Test更名为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中文名称为学术评估考试。新名称更加明确了考试的目的,即是评估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能力,而不是测试学生应付测验的智力。近20年里,作为大学入学统一考试,美国中学生为进名校而对高分的追求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1957年以前,考生甚至在考完后不会被告知分数,美国大学理事会作为考试的组织者,直接将分数通知报考的学校,而那个年代是否能上名校,大多与父母的背景有关。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考生为挤进名校所面对的SAT考分日渐升高的压力逐渐加大,尤其是近些年来,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
·报考常春藤盟校的考生人数几乎增加了80%,有些名校像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和位于美国首都的乔治·华盛顿大学,申请者增加了一倍多。
·衡量名校排名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录取新生的SAT平均成绩,名校间为了争取排名的次序,将录取新生的SAT考分标准竞相拔高。
·这些名校近些年迅速将大门向全球敞开,使得竞争更趋剧烈,逐渐形成了一个可以预测结果的双向选择局面。名校按照其排名,择优录取SAT高分的考生,学校排名越靠前,它录取的新生SAT考分越高,而考生则根据自己的SAT考分,来选择性地报考名校。换句话说,SAT高分的考生被名校录取的机会比低分的高许多。
尽管如此,常春藤盟校仍然认为考生的中学成绩和排名还是比SAT考分更重要。事实上,多年来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学时在校成绩排名最高的一群学生,几乎绝大多数都是SAT高分的获得者,同时又能写出漂亮的申请文章并从中学校方得到评价很高的推荐信。以2021年为例,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招收的新生,SAT平均成绩英文为750分,数学为780分,获得这类成绩的考生占当年全部参加SAT考试人数的1%不到,而美国全国考生的平均分仅略高于500分。上述的统计结果并不能掩盖SAT考试在公正性和准确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同一所学校并在同一班级学习的学生A和学生B,中学阶段各科功课几乎并驾齐驱,平均分GPA均为3.93,但在SAT考试中,学生A获得1540分,学生B获得1340分,A比B考分高出200分,那么可以得出结论说,A比B优秀,或A比B运气好,或A比B准备更充分吗?恐怕连大学理事会自己也不敢给出这个结论。SAT考试号称测试考生综合知识与技能,但也只是用极有限的数十个样本题来测试全部知识中的极少部分,它的片面性、偶然性和不准确性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参加无数次测试得到的平均分才能代表考生真实的成绩。权威的统计结果表明,目前这种考试方式,考试分数与真实成绩有30分偏差的机率为1/3,有60分偏差的机率为10%,而30~60分往往会使一位考生终身被挡在名校大门之外。
许多名校的录取官员在不同场合也设法淡化SAT考分在录取中的作用,甚至连大学理事会也定义SAT考试为推测性考试(Reasoning Test),也就是说只是一个大概的测验,可当前各名校和考生们对SAT考分的重视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又有谁会相信它只是个大概的测试呢?倒是有一点,大学理事会从来都是明确而肯定的,即SAT测试的是考生从小学到高中多年来发展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换句通俗的话讲就是,别指望通过短期突击来拿高分。而SAT考试于2015年所进行的重大更改实质上是为了强化这一点,同时,也是与时俱进来回应亚裔考生通过畸形训练逐渐包囊SAT及托福类考试超高分所带来的挑战。而明年开始的SAT线上方式的考试,将是其发展过程当中的又一个新尝试,让我们拭目以待。